诗不可说丨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

诗不可说丨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

1000-93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

古诗词里的听雨,清雅动人,轻拂心弦,氤氲着丝丝缕缕的喜乐哀愁……

1000-94

1.听春雨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有云:“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又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真是春雨滋长春愁,似锦繁花易生流水零落之遗恨,身处都市繁华犹自叹息风尘不已。而听春雨的最名句则来自陆游,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听春雨的最名句当然就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据说,陆游此诗写成不久便传入宫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深为宋孝宗所叹赏,可见其名噪一时,传诵之广。本专栏的文章《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对此也已做过赏析。诗句写诗人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淅淅沥沥,而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又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春天的雨声,叫卖杏花的歌谣一样的声音……春雨缠绵让人更加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婉转动听的叫卖杏花的如歌吆喝,却又仿佛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而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也是有来历的。比陆游年长35岁的陈与义也有俊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两相对照,均与客游他乡直接相关,都是杏花春雨的清雅,各有天涯穷愁的寂寞!因而陆游对于陈与义如此描写客乡的春雨杏花有叹赏,有揣摩,有借鉴,也是极有可能的。陈与义的这一名句出自其《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000-95

2.听夏雨

宋代李重元《忆王孙·夏词》有云:“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夏雨清凉,跟荷花是绝配啊!

“皇上,您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单凭这“夏雨荷”的名字,也确实就让人感觉风姿绰约,音画曼妙,气韵高雅。

宋代黄庶《次韵子仪初夏偶作》诗曰:

醉红方寂寞,吟绿又装成。

急雨荷宜听,清风簟可迎。

燕忙谙物态,花尽见时情。

独有无言意,不知枯与荣。

单说黄庶,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指出他是黄庭坚的老爸大家肯定都会“哦”了。其实,黄庶在宋诗发展上很有贡献,他有意矫正宋初“西昆体”过分追求形式美、缺乏真情实感等弊端,倡导学习韩愈,自编自己的诗作成《伐檀集》传世,颇有影响。

宋代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词曰: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这是一首婉约词,很有“花间词”的风味。词的上阕写夏日傍晚忽有雷雨,柳树、池塘、荷花景色美丽,雨打荷花荷叶,细密清脆,如同窃窃私语。又写雨过天晴,小楼西边的角上恰好遮断了明媚的彩虹……而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一语,或从唐代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之句化出,而一变李商隐该诗的朦胧美为更加具体可感的清丽美。

3.听秋雨

唐代无可《秋寄从兄贾岛》有云:“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杜牧《夜雨》诗曰: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着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秋风秋叶兼秋雨,夜色灯火惹相思。比较下来,古代文人写听秋雨的诗词最多最集中,大约占了听雨诗词一半的篇数。

传播最广的听秋雨的名句是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其《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歌的大意是,这骆氏亭幽美异常,竹丛里的船坞、水槛清净无尘。一城又一城,山水迢迢,分别之后,很是思念崔雍、崔衮你们两位。这秋天的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延迟了;池塘里留有枯萎的荷叶,或是好让我听那深夜萧瑟的秋雨声,以慰藉我相思的愁绪。

这“留得枯荷听雨声”一语,在《红楼梦》里还演绎里一个清雅而又缠绵的桥段。《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宝玉觉得大观园里的“这些破荷叶可恨”,要叫人来拔了去。宝钗表示是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叫人来拔。但黛玉却说是喜欢李商隐“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王维也有秋夜听雨的名诗《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其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特别细腻、生动,没有摹拟雨声,却点明偶尔有“山果”落地,而“山果”落地的声响正像是室内“草虫”鸣叫的节拍……这样的孤寂冷清,确实是非常“王维”了。

1000-96

4.听冬雨

“为什么你的眼变得如此陌生?为什么你的唇显得如此冷漠?”喔,串词了,这是齐秦专辑《冬雨》同名主打歌里的句子。但齐秦这个专辑里最有名的歌曲可能反倒是《大约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其实古诗词里写听冬雨的并不多。唐代张鼎《江南遇雨》诗曰: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

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

旅魂惊处断,乡信意中微。

几日应晴去,孤舟且欲归。

前四句写听冬雨,后四句抒思乡情。人在旅途,江上风雨,愁绪漫天漫地。“客衣”“旅魂”“乡信”“欲归”,如此密集地写来,这冬雨真是“愁为听”啊!

宋代范成大《寒雨》诗云: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若为化作漫天雪,径上孤篷钓晚江。

范成大这最后的两句诗翻自唐代柳宗元《江雪》,化用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清冷孤傲意象。因此,在这首《寒雨》诗里,冬雨惨遭嫌弃,夜里点点滴滴,天明雨声淙淙,然而范成大是不喜欢这寒雨打窗的——跟“漫天雪”相比,这“冬来雨”确实有些尴了个尬。

5.听雨达人——苏轼

推选苏轼为听雨达人,首先是因为他的听雨书写影响深远。苏轼创造了“对床夜雨”的典故,又称为“对床夜语”“对床风雨”“风雨对床”“风雨连床”“夜雨对床”等等。苏轼之后,文人们对此反反复复加以摹写,“对床夜雨”成了文人们听雨书写的经典话语。

这个著名的“对床夜雨”出自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苏轼、苏辙手足情深。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的序言载曰:“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指韦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这表明,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早有约定,也还反复歌咏。因此,这“对床夜雨”如此情深意切,还系维着苏轼、苏辙的人生喟叹,甚至折射出北宋文人的人生际遇、政治品格和精神家园,其文化内涵是如此丰厚,也难怪广为流传,令后世文人念兹在兹,书写成不朽的文坛佳话。

然而,苏辙所提到的韦应物的诗句实为“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见于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而更准确表达了“对床夜雨”这一美好场景的唐诗,实则来自白居易。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有云:“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故而,白居易的这情意深深的听雨诗篇,或也是苏轼、苏辙“对床夜雨”的诗意源头。

推选苏轼为听雨达人,还因为他“反听雨”。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等豪迈,人生由我不由天!这所谓“莫听”,倒不是真的不喜欢听雨,但就是不怕雨!苏东坡这样的“听雨”,绝非常人可想,确属达人气概!

6.听雨最名篇

听雨的最名篇,当属宋末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以“听雨”写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年华似水、羁旅悲凉;而他历经了南宋灭亡,词作里的“欲说还休”还分明寄予着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寂寞无主……这样的词作,读者可以从不同的人生阅历加以感受、感悟,但又都会感到十分真切,契合不同读者的不同身世、经历和向往——如此“听雨”佳构,确属“神作”!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

古诗词里的听雨,浸润着欢喜与哀愁,如此清雅动人。

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sz.woxiangcaifu.com/415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5:11
下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5:14

相关推荐

  • 上虞区白马春晖景区:以微改造精提升塑造乡村新生活

    秋意渐浓,到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白马春晖景区来一场畅快的户外休闲游的人越来越多。 乘着乌篷船泛舟湖上,品味一杯香浓咖啡,将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感受“船在湖上走,人在画中行”的魅力,仿佛一下回到了慢悠悠的旧时光……乡村古朴与时尚文艺的完美融合,让这里散发出别具一格的意趣。 游船码头 改造前 游船码头 改造后        近年来,白马春晖景区积极践行“微改造、精提…

    2023年9月15日
    0
  • “古今街巷里,新旧史志兴;溯历史之韵,发古街新声”——文化老街调研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2023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古今街巷里,新旧史志兴;溯历史之韵,发古街新声”文化老街调研团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号召,依托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走访,探究不同城市的文化老街发展变迁。 调研团队选取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苏州…

    2023年8月25日
    0
  • 携程全球合作伙伴旅游峰会高光时刻 三亚喜获两项大奖

    携程全球合作伙伴旅游峰会高光时刻 三亚喜获两项大奖 12月9日,“同行•共生”2021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旅游峰会盛大召开。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的合作伙伴受邀齐聚澳门金沙度假区,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潜力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在“常疫情”状态下如何为文旅产业唱响希望。在本次大会颁奖典礼上,三亚作为最受国内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此次活动中不负众…

    2021年12月10日
    0
  • 再获认可 | 大脑营行荣获2022腾讯IN教育行业“最佳营销创新”奖

    近日,2022腾讯IN教育行业创新智慧营销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大脑营行(苏州共创方程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凭借在企业管理培训行业的突出成绩,一举摘得了本年度腾讯IN教育行业“最佳营销创新”奖。本次2022腾讯IN创新智慧营销奖由腾讯广告主办,本奖旨在鼓励充分利用腾讯广告场景、数据、工具、技术等能力,探索品牌全链提效、全域增长的创新应用和未来趋势,对在教育行业最…

    2023年3月8日
    0
  • 芦荡火种 遇尚湖山 ——在虹桥站偶遇“姜尚姜太公”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上面这段似懂非懂的文言,被后人总结成“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一分谐谑,三分亲切,还有几分事在人为的孤勇。如同此刻,“芦荡火种 遇尚湖山”虹桥高铁站常熟形象展穿越之旅的活动现场,一位“空降”而来的老爷爷银发长袍,手足无措。 锦…

    2023年5月30日
    0